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Ivan Turgenev 伊凡· 屠格涅夫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語: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英語:Ivan Sergeevich Turgenev,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1818~1883)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於1818年生於俄羅斯中部的奧略爾省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是個性情溫和的退職軍官,母親瓦爾瓦拉·彼得羅芙娜則是個脾氣暴躁的農奴主。屠格涅夫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他家的莊園斯巴斯科耶·路德維諾沃度過的。母親的專橫和暴戾給少年時代的屠格涅夫留下陰暗的回憶,而父親的溫文爾雅也給他以深刻的印象。後來屠格涅夫在自己的作品《木木》和《初戀》裡,分別寫到了他的母親和父親。1827年屠格涅夫全家遷居莫斯科。1838年屠格涅夫進莫斯科大學學習,一年後他轉入彼得堡大學,1837年畢業於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言專業。1838年屠格涅夫去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1841年回國。還是在大學時代,屠格涅夫就開始了文學創作,寫過一些詩歌作品,並創作了詩劇《斯捷諾》。1843年是屠格涅夫生活史和創作史上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屠格涅夫出版了長詩《帕拉莎》,這是他的第一部公開發表的大型作品。屠格涅夫因這部長詩結識別林斯基,並得到別林斯基的讚賞。這對屠格涅夫一生的創作都有重要的意義,誠如作家後來所說的,別林斯基與他的《給果戈理的一封信》是自己的「全部信仰」。也是在這一年,屠格涅夫結識了法國著名女歌唱家波裡娜·維亞爾多,並終生與她和她的一家保持著親密的關係,而這也是屠格涅夫長年僑居在國外的主要原因之一。1847年屠格涅夫在《現代人》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隨筆作品《霍爾與卡裡內奇》,獲得他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於是他便一發而不可止地寫作了20餘篇這樣的隨筆作品,在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巨大影響。這就是後來結集出版的《獵人筆記》,它給屠格涅夫帶來了巨大的文學聲譽。與此同時,屠格涅夫還創作了一系列戲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食客》、《鄉村一月》等,這些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抒情心理劇」的作品雖不是屠格涅夫主要的文學成就,但當年俄羅斯劇壇正處於蕭條時期,所以它們在當年確有某種填補空白的意義,從而在俄羅斯戲劇史上佔有一席位置。1852年果戈理逝世,屠格涅夫不顧當局的禁令,發表了悼念果戈理的文章,當局便以「違反審查條例」的罪名逮捕了屠格涅夫。屠格涅夫在彼得堡拘留了一個月後,被遣送到原籍斯巴斯科耶由當地警察機關看管,時間長達一年之久。在這期間,屠格涅夫完成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中篇小說《木木》。1853年他獲准返回彼得堡,進步文學界為他重獲自由舉行了歡迎會。從50年代起,屠格涅夫的創作重心開始轉移到小說領域。他先在一系列中篇小說中塑造出他所熟悉的貴族知識分子的形象,像《多餘人日記》、《僻靜的角落》和《阿霞》等就是這樣的作品。在俄羅斯文學中,所謂「多餘人」這一專用名詞就是在《多餘人日記》發表後才廣為流傳的。而《阿霞》的問世更是引起批評界的好評,車爾尼雪夫斯基還專門為這個中篇寫了長篇論文,這就是在俄羅斯文學批評史上佔有很高地位的《幽會中的俄羅斯人》。在這篇論文中,車爾尼雪夫斯基稱《阿霞》為當時文壇上的「幾乎是唯一的優秀之作」。後來,他用更大型的形式即長篇小說進一步深化貴族知識分子的題材,創作出著名的,作家先後發表6部長篇小說,它們成了俄國19世紀40~70年代社會生活的藝術編年史。60年代初期,屠格涅夫的創作達到高峰,創作出《前夜》(1860)和《父與子》(1862)。他把筆觸從貴族知識分子身上轉移到平民知識分子身上,表現了俄羅斯社會的發展趨勢,傳達出時代的要求。這兩部作品的問世在社會上激起巨大的反響,引起激烈的論爭,其激烈程度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一時期,屠格涅夫還創作出中篇名作《初戀》。60年代後期,屠格涅夫長年居住在國外。這期間他結識了許多外國著名作家,他與法國作家如喬治·桑、福樓拜、都德、左拉和莫伯桑等都有密切的關係。他向西歐介紹俄羅斯文學,特別是介紹普希金和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60年代,他創作了長篇小說《煙》(1867)。《羅亭》,寫貴族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主人公羅亭是他生活時代的「多餘的人」。《貴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寫「多餘的人」的小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終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戰場,表明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終結。《前夜》是作家轉向以「新人」——平民知識分子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說,女主人公葉蓮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與子》著力描寫俄國自己的「新人」。父輩指老一代貴族,「子」輩指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小說深刻揭示了這兩代人的矛盾和衝突。《煙》反映出農奴制改革的有名無實。《處女地》則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發動的「到民間去」這一社會運動。作者以自己的漸進論觀點去評價這一運動,而把希望寄托在改良主義者沙羅明身上。 屠格涅夫的作品 ,還有《浮士德》、《阿霞》、《初戀》、《春潮》等中篇小說以及晚期的《散文詩》等。 給屠格涅夫 帶來巨大聲譽 的是他由22篇特 寫和短篇小說組成的《獵人筆記》,全書有統一的主題,即對封建農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議。所寫的眾多人物,主要可分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類:一類是作者「從以前沒有任何人這樣接近過的」視角去描寫的農民形象,另一類則是作者懷著憎惡之情加以刻畫的地主形象,通過對兩類人物的不同態度和評價清楚顯示了作者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作品中對大自然富有詩意的描寫和敘述中的抒情筆調,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屠格涅夫是 19 世紀俄國有世界 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 ,而且善於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樸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範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早在1917年就開始翻譯介紹屠格涅夫的小說,現在幾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譯本,一些名作還有多種譯本。 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國。這一時期他創作了一系列所謂「回憶的中篇」,如《草原上的李爾王》、《普寧與巴布寧》和《春潮》等。1877年,屠格涅夫發表了他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處女地》。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遠離俄羅斯祖國的屠格涅夫在病榻上寫就了83篇散文詩作品,表達了他暮年的情懷。在某種意義上說,《散文詩》是屠格涅夫整個生命和藝術的總結,融匯了他一生創作的特點:愛國主義、民主精神、悲觀情緒、真誠、善良;敏銳、抒情、哲理、簡潔。它既是屠格涅夫人格的寫照,又是屠格涅夫藝術的結晶;既是屠格涅夫思想和情感的履歷表,又是屠格涅夫全部創作的大綱。屠格涅夫於1883年8月22日病逝於巴黎。根據作家生前的遺囑,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安葬在彼得堡的沃爾科夫墓地的別林斯基墓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